详细介绍:格奥尔格·威廉·帕布斯特(1885年8月27日生于奥匈帝国博希米亚的拉乌德尼采,1967年5月29日格奥尔格·威廉·帕布斯特(1885年8月27日生于奥匈帝国博希米亚的拉乌德尼采,1967年5月29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)是奥地利著名导演,与弗利茨·朗、F·W·茂瑙和恩斯特·刘别谦并列为魏玛德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。他的电影以社会批判和深刻的心理洞察著称,因而常遭遇审查,被认为是德国默片时期“新客观派”的代表人物。帕布斯特的代表作品包括《悲情花街》(Die freudlose Gasse,1925),真实再现了战后维也纳的困境,并帮助造就了葛丽泰·嘉宝的名望;《一个灵魂的秘密》(Geheimnisse einer Seele,1926),对精神分析进行了详细探讨;《潘多拉的魔盒》(Die Büchse der Pandora,1929)和《迷失少女日记》(Das 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,1929),成就了露易丝·布鲁克斯的事业;以及《西线战场1918》(Westfront 1918,1930)和《三便士歌剧》(Die 3 Groschen-Oper,1931),后者是帕布斯特电影左翼立场的体现。帕布斯特的职业生涯因纳粹的上台而受挫。当时他正在法国拍片,后来移居好莱坞,但在美国的《摩登英雄》(Modern Hero,1934)惨败后返回法国,接拍了几部低俗情色电影。最终,他不得不回到德国,为纳粹政权拍摄了带有宣传意识形态的作品,如《喜剧演员》(Komödianten,1941)和《帕拉塞尔苏斯》(Paracelsus,1943)。战后,他通过《审判》(Der Prozess,1948)和《发生于七月二十日》(Es geschah am 20. Juli,1955)等影片试图重拾社会批判路线,反思德国的排犹和法西斯问题,但未能找到广泛的观众。由于患上帕金森症,他最终不得不在1966年结束导演生涯,并于1967年去世。详情